修特大提琴的春季相遇
在且戰且走的今年春季,喜迎修特大提琴的美好相遇。
先是,為了Lalo協奏曲,外加剛拿下指揮比賽銀牌的吳曜宇要演出貝五,就去了NSO的場子(4/9)。
超乎預期,修特的協奏曲拉得動人,第二樂章深有共鳴。這是繼去年北市交的Elgar大提琴一號協奏曲之後,另一首想收納入庫的新曲子。
當日中場時分,點開售票網,買了修特三天後的獨奏會。其實原本對於在大廳的弦樂獨奏會有些遲疑,不過看到中價位區還剩不少票,朋友也早先買票,就決定一兼二顧去捧場囉…
修特獨奏會的曲目當中,巴哈第六號組曲是我的聆聽動機,也是第一次聽現場。修特的演繹有別於其他名家的各版錄音,一旦拋開既有印象,很快就進入他創造的樂音世界。
聽著聽著,又有音樂會與錄音的平行時空之慨。演奏家現場揮灑的奇幻豐富音色,真是一期一會,即使日後聆聽他們的錄音,也常常沒有同樣的感受;當然,也可能是自己聆聽當下有不同的情緒。
說到這點要岔個題外話,Kit Armstrong的莫札特K.330是最顯著的例子。原本收藏他的幾個現場演奏版本後,上周在東京春季音樂節,又聽到另一種演繹;比起去年在盧森堡音樂會的演出,又顯得有稜有角——那是他最初引人入勝的特點。
(Kit這五場音樂會都有線上串流直播,一場一千日圓,4K畫質,音質不錯。有機會再來記錄一下。)
再岔個題外話,修特獨奏會全場一直聽到嗡嗡嗡的低頻聲響,略微擾人。服務員答覆詢問,說是音樂廳的迴音?
不過,最精彩的插曲是二樓右側包廂的舉報事件。好像有兩位觀眾在演奏過程中咬耳朵、看手機照片,干擾到旁邊的人。起初是上半場換曲之間,舉報人當場掀鍋;後來中場時,舉報人二度指責,幾近咆哮,說出「沒有教養」的重話… 結局是下半場開演時,已不見被舉報人的蹤影。
是說,在兩廳院遇到幾次這種當場掀鍋的場面,結局好像都是被舉報人退場了事。該說是羞恥之心、人還有之嗎?🤔
*****
分享修特的巴哈第二號組曲:
https://youtu.be/I_EAIMZGTeE
*****
附圖出於主辦單位:巴哈靈感粉絲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