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生穀粒] 感質米包,撫慰遊子鄉愁
日常中要買米,不是到超市買包塑膠袋裝,就是到雜糧舖零星散買。因為過於尋常,當見到「掌生穀粒.糧商號」的白米包裝模樣,不禁驚艷「米,也要衣裝的喲!」
她的裸裝材料環保,以牛皮紙折成一個小提包的模樣,內裝一公斤半新鮮白米;有時候會用台灣五十年歷史的客家印花布直接綑包,另成一種復古風情。米,在掌生穀粒的巧思下,變身為一種兼具趣味與古樸的禮品,隨時想送禮,隨時提著就送。
★農家賺到錢,才有力氣照顧土地
掌生穀粒的創辦人,是一對在廣告圈工作的夫妻檔。長在眷村,老闆娘程昀儀童年吃的是軍隊配給的米糧,鮮度不理想,滋味不佳,自然對米食沒啥好感。直到5年前,老闆李建德台東家鄉的母親寄來一包當期採收、現碾的新鮮白米,鍋煮後的天然香氣和米粒飽滿度,讓程昀儀驚奇「原來,米飯也可以是主角,而不是菜肴美食之下的配角。」
2006年,夫妻倆聯手創業,以「農業出版社」的策略,到台灣後山尋找適合的小農家。程昀儀表示,「我們簽約的作者是自產自銷型的小農,而他們收成的稻米,就是出版品。我們不做家庭食用米的市場,而以米禮品為定位。」
掌生穀粒與農家之間關係,或採合作或以契作,這種合作關係源自於一個理念:得讓農家先賺到錢,他們才有力氣照顧土地。程昀儀強調,「稻米是台灣依舊美好的事物之一。它與消費者的每次(每期收成)相遇,因著雨水與播種因素,每每呈現當季獨有的成果。稻米不是工業標準製造的產品,它沒有劃一的規格,它是有機生命。」
為了落實這種對土地的愛和尊敬,掌生穀粒還與玉里農家進行一場有機栽種轉型契作計畫,近4年來轉種面積由兩公頃增長到10公頃,收成的有機米讓消費者得以參與一場「有機,會與土地重修舊好」的緩慢旅行。
目前掌生穀粒八成的營收來自企業的訂購,當做禮品贈送給自己的顧客。例如,新光三越百貨的初夏購物節,就下單二萬包,甚至有些扶輪社團出國參訪時,也常來訂購幾箱,每位會員人攜二三包,送給國外客人體面又有台灣味。
★研發資源挹注,米作風貌多樣有深度
掌生穀粒原先採取工作室的模式運作,夥伴們憑著理想和夢想,盡情燃燒,在2008創下年營收800萬元,2010年業績再衝上來,前半年就達到前年總和。程昀儀坦言:「說實在的,創業的前幾年,並沒有大家想像那般篳路藍縷。我們樂在其中,很開心在做這些事,真的辛苦是現在。」
此時,工作室面臨典型中小企業成長發展的瓶頸,例如在交易量和貨源(農家、米作)都持續增長下,需要更好的進銷存系統來處理,也需要投入更多商品開發經費。於是,掌生穀粒遞件申請了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感質中小企業推動計畫」,經由中衛中心的輔導,獲得了商品研發的資源挹注,也引介日籍顧問提供商品設計與開發的建議。
由於稻米是主原料,賦予米品不同的上市風貌,就是掌生穀粒的研發重點;尤其程昀儀不以純粹的公益心態,要以商品方法實踐對土地的愛。「每個契作或合作農家從播種到收成期間,我們都需要派人駐點拍攝、記錄各種相關的資訊,同時也要深入採擷產地的人文風情。」程昀儀表示,「有了感質計畫的支援,我們能運用較充裕的經費,對於開發新農家、新農作的幫助很大。」
以掌生穀粒今年度的新作「自然作業簿」為例,它源起於一個小學生務農的活動。花蓮玉里樂合國小結合在地的產銷班農民,開設「有機栽作學習課程」,讓十六名小六畢業生實地踏入水稻田。掌生穀粒一路記錄孩童學習播種、插秧、除蟲;耐心地孕育一期稻作的成熟,待收成後,以每三百克真空包裝,裝入一個小學生作業本的仿真盒裝,命名為「自然作業簿」。而這批米包的販售所得將再回饋給這個活動,讓新一批小六生也有務農的實作機會。
這一包米、一本作業簿當中,稻米是味覺的饗宴,作業簿是玉里鎮人文風情的深度閱讀。它以八張明信片、訴說了八個在地故事,例如來台五十年的法籍神父潘世光,用羅馬拼音編出阿美族的漢、法對照字典。程昀儀娓娓說到:「我們期望讓小六生知道他們自己多麼有能力,在告別童年前,為自己在土地上種下一份永遠的禮物;同時也豐富相對遙遠的城市都會裡,那些懷念土壤與大地的人們,對生命的想像。」
★航空米包,產地給遊子的家書
2010年,掌生穀粒突破既有的提籃式牛皮紙米包,推出新款的感質米包,以「產地家書」為名,選用橫式航空信封的造型,設計出牛皮紙包與帆布包兩種米包。原創概念起源於四個字「身土不二」,程昀儀解釋,人的身體與生養自己的水土是一個自然循環,從哪裡來,就回到哪裡去,當離鄉去到外地,很容易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需要在吃喝東西方面特別小心。掌生穀粒因應產地家書航空包的問世,打破以往接單後再碾米的新鮮主張,首度採用真空包裝,並將在機場販售。
「這些年,我身邊有許多同世代的朋友都去了中國工作。」五年級生的程昀儀娓娓訴說,「早年,航空郵簡是家書,現在他們離家思鄉,我想透過這包當季收成的新鮮航空米包,讓他們品嘗家鄉產地的滋味,一點點腸胃飽足,更多的心靈滿足和遠方的思念,這個航空米包是產地給與離鄉遊子的一封家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