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雲端平台,是最好的服務製造工廠
現代科技產業快速變化,產業中的價值不斷位移,台灣高科技業者要怎樣抓住與順應新的發展趨勢,正確切入市場並立足經營呢?連網裝置是個好答案,而網路服務平台則是幕後的成功推手。五月中旬在台北舉辦的「2010 Connected Device Congress」當中,四位業界專家告訴你如何成功...
台灣廠商每天在全球各地的工廠,生產數以百萬計的數位裝置,非常懂得生產製造過程中的實務操作。但過去十年間,這種製造的難度逐漸下降,產品並沒有明顯的差異區別。於是,「保五保三」的銷售毛利,成了製造業者維持事業存活的保衛戰。
現在,連網裝置(connected device)這個正夯的趨勢,給了業者一個新契機。當數位裝置有了連網能力,使用者就能與全世界溝通。有了連網裝置,台灣IT業者不再只會製造,還能創造價值與差異化,還有重要的利潤。我們特邀請全球網路傳遞領導業者Akamai與其台灣業務夥伴併力科技,討論連網裝置、連網服務的市場發展趨勢,並介紹Sony和華碩兩家公司如何透過經營網路服務系統,源源不斷開創產品的售後價值。
★白晉源(併力科技總經理):
連網服務盛行,雲端平台推波助瀾
何以數位裝置的連網能力,會變成當代產業趨勢的顯學呢?Google執行長Eric Schmidt挑明說:「沒有連網能力的數位裝置,無趣乏味」。IDC在2009年底的全球數位市場模式暨預測報告中直指:「2009年,全世界連網的數位裝置有16億台,包括PC、手機和線上遊戲機。但預估到2013年,連網裝置的數量將高達27億台(成長率68%)。」
以往我們談論連網裝置時,不出手機、電腦和電視三大項,但現在連網裝置的樣貌豐富又多樣,從智慧型手機、電子書閱讀器(如Kindle)、平板電腦、MP3、PDA、汽車電器(如GPS、ABS與AV音響)、行動影音裝置、家庭娛樂器、遊戲機甚至無線家電等應有盡有。
以往在桌上型電腦時代,連網就是指:打開瀏覽器、輸入網址,開始逛網。但來到連網裝置風行的今天,意義已然改寫。為什麼要把裝置連上網路呢?因為對裝置業者來說,產業的價值鏈已經從裝置本身轉移到服務層面,從產品出廠時的包裝、預先載入的程式或內容,轉移到消費者在擁有這個產品生命週期中產生的價值──這就是「售後服務價值(post-sales value)」。
售後服務價值主張的是,當賣一個裝置給消費者,到他再購買下一個裝置之間,業者如何想方設法讓消費者能對手中的裝置愛到「欲罷不能」。在網路時代,地理的隔閡不再有意義,裝置能隨著服務賣到世界每個角落。當你把線上服務做得好,就能在產品出售後,繼續從它身上賺到錢。
蘋果電腦的iPhone就是個好範例。在目前累計的五千一百多萬名用戶中,有一半會付費買它的應用軟體,付費買軟體的用戶每個月平均消費金額是8.18美元。蘋果電腦從每個軟體賺三成,每月預估的營收達六千二百萬美元。再來看看iTunes的例子,2004年第二季問世後,歌曲下載數量一路成長,到2009年第四季突破一百億首的大關。當以每首下載費0.99美金計算,蘋果電腦拿三成款,扣掉一些行銷費用和折扣支出,蘋果電腦預估獲得的利潤約在10~30億美元之譜。十億美元,這是線上服務的營業潛力,也真實發生了。
聽起來很不錯。然而,售後價值如何取得?線上服務怎樣才做得好?這其中其實有許多難度。就像製造生產一樣,要整合很多資源才能達到最佳生產效能。開設一套線上服務,像iTunes十億美金規模的服務量,需要縝密規劃它的服務架構和網路設施。從網路傳輸量的預測、用戶體驗、內容設計、預付投資、國際傳遞、網路效能到總生產力等,每一項都是專業。
以台灣服務業領導者7-11超商為例,它推出ibon線上服務來提升店面的坪效。當你去店裏買熱門演唱會的門票時,有時按了半天,卻無法完成訂購。為什麼呢?因為在特定時間內,系統湧入大量訂單,網路系統無法消化。ibon就是一種連網裝置,在重要的營業時刻達交率只有80%或更低,實在是可惜的事。我再舉個例子:「你可以想像,蘋果電腦要管理一座鴻海工廠嗎?」真是如此,它的製造、營運成本必然會有很大不同。線上服務是個新機會,但需要不同的know-how。
雖然台灣在裝置生產上具有優勢,但趨勢很明顯卻是在裝置上附加線上服務,取得售後價值。就像台灣的電子製造服務(EMS)展現的優異生產能量,全球電子高科技廠商都高度仰賴,以創造最佳競爭優勢。同樣地,在掌握連網裝置的商機時,要抓住上市時機、找到叫得來的幫手,現在各種雲端服務平台就是現成可用的幫手。
台灣廠商抓住線上服務的捷徑,就是善用成熟的雲端服務平台快速建立線上服務,以期為自家的連網裝置創造競爭優勢。
★Ravi Maira(Akamai產業行銷副總裁):
分散式雲端平台效能,提供優質用戶體驗
連網裝置既然這麼夯,網路的傳輸流量自然也跟著呈現猛爆式增長。以iPhone的領頭羊威力為例,韓國電信公司(KT)於2009年10月代理推出iPhone後,短短七個月帶動mobile Internet IP數量逼近40萬戶,把兩年多來一直停滯不前的連網僵局,以十倍速的成長動能直飛沖天。
這股市場動能真實反映了連網裝置在網路流量的貢獻度日益加深,特別是下載iPhone軟體和更新耗用的流量,就佔了整體下載服務流量的5%。為什麼售後價值會這麼驚人,探究其因,彈性、延展力的連網效能是造就行動連網成長的幕後英雄之一。
連網速度,決定用戶的體驗品質,也是線上服務的生死鬥。Akamai比較過自家客戶與非客戶的網站回應速度,自家客戶可在一秒以內回應大多數訪客並讓其完成下載,非客戶網站卻必須耗費四秒甚至更久的時間。其次,沒有連網、頻寬與網路基礎設施的容量不足、缺乏擴充彈性,甚至供過於求,加上無預期的停機時間,都是導致生意流失的問題。
Akamai針對前述問題提出了雲端服務解決方案,一種加速內容與服務傳遞的網路技術。我們在全世界佈建穩健的傳輸平台──七十一國、六百五十個城市的九百五十多個網路中,建置了六萬五千多台伺服器,形成一個超大型的雲端平台。Akamai利用獨特的分散式技術,消化全球大量湧入的動態內容和線上交易的衝擊。目前全球每天的網路點擊流量,有15~30%要經過Akamai平台處理。
★陳志雄(華碩電腦副總裁):
整合連網服務,需要產品創新
雲端運算改寫了IT產業的生態鏈。當年,半導體產業訴求無需自建生產線的晶片設計(fabless IC Design)模式,造就晶圓廠的崛起;換到雲端運算世代,透過無需自建資料中心的軟體服務,實現資訊軟體服務的事業。
對不同產業世代的設備與裝置硬體開發業者而言,這當中有個思維的轉換──就是從使用者介面(User Interface)移轉到使用者體驗(User Experience),要在產品開發、測試過程都以創造用戶最佳體驗為中心,這對台灣的裝置硬體業者確實是項嚴峻的挑戰。
華碩怎麼做呢?董事長施崇棠曾自繪了一個「華碩版的米老鼠」圖像,耳朵是公司和家庭,臉蛋是第三地點,三個元素建構一朵大雲,使用者靠著連網裝置在三者間行動遊走。基於這個藍圖,我們在裝置部分,提供了筆電、鍵盤PC、一體式PC、智慧型手機、視聽娛樂機和電子書閱讀器等,任何可以連接數位生活最後一哩的裝置,一應俱全。
華碩同時也積極開展軟體即服務(SaaS)的佈局,讓各種裝置的使用者透過「AUSUACCESS」共通服務平台獲得不同服務。例如,想增強電腦威力,AP Bank有數千支軟體可供下載;想找樂子,Game Park的休閒遊戲任君挑選;想找個網路分享空間,WebStorage+讓你隨時隨地,把資料同步還能備份;當然最酷要算是ASUS WIFI,它聯合全世界十萬多個Wi-Fi熱點服務,讓你用特惠價在機場、飯店或星巴客都能輕鬆上網。
華碩還開設一個線上內容商店「Vibe」,讓旗下產品的使用者能一次購足所需的內容,九大品項涵蓋了音樂、影片、遊戲、雜誌、電子書、線上學習教材、漫畫、兒童與實況電視節目。另外,華碩推出了安全共享的雲端儲存方案、結合定位和在地即時消費資訊的Garmin導航裝置、以及全球第一款九吋觸控式螢幕的典子書閱讀器等,這些都是我們在雲端世代的積極作為──因為打從2007年首台EeePC問世第一天起,華碩就誓言要做最好的雲端裝置供應商,軟硬兼備。
★茶谷公之(網路產品暨服務事業群科技策略部總經理):
線上服務推陳出新,玩家愛到欲罷不能
今年二月,Sony在台北國際電玩展設置「3D Home Entertainment體驗區」,透過PlayStation 3與Sony 3D電視,讓觀眾試玩與電影「阿凡達」同名的遊戲,身歷其境體驗絕佳的視覺效果。這是本公司產品發展策略的主軸──致力研發遊戲機之際,也致力推出讓消費者有更多娛樂體驗的線上服務。
身為當代遊戲機三強之一,Sony深諳網路服務才是延伸產品與服務持續價值的主要推手。以PlayStation Network為例,它在58個國家開設36家線上商店,會員數四千五百萬人,累計營收有四百七十億日圓。這個網路服務平台不斷推陳出新、創造各種獨享的電腦娛樂世界。此外,我們也在美國推出業界創舉:消費者可透過PS3的網路下載服務,付費購買來自六大片商的高解析度影片。
今年四月,Sony把PlayStation Network事業自原有組織拆分,改直隸於總公司,以期建構全產品的共通網路服務,除了原有遊戲主機服務外,最新手機Aino也將支援直接登錄此線上服務。本公司也著手開發能下載並執行Playstation遊戲的智慧型手機、一款介於小筆電、電子書閱讀器與PSP掌上型遊樂器的連網裝置,並計畫在今年第二季推出線上媒體平台。Sony積極經營線上服務,成功地讓玩家對各種連網裝置產生高度黏著,也讓營收滾滾而來。
◎本文發表於數位時代月刊2010年六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