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24

【悅讀】從穿衣服的道德,看國際企業擇良木而棲

在BBC英倫隨筆之「穿衣服的道德」一文中,作者蘇平寫了以下的訊息:

「...每一個季節,時裝界都湧現出很多新鮮創意。最近結束的倫敦時裝周(2月11日至16日)上,「綠色」時尚的理念大放光彩。這個潮流反映著人們對環境、對地球的更加關注和對發展中國家工人生活的更加關心。 但是,綠色時尚推崇的有機棉花是否也成了商家給服裝鏈其他環節遮羞的無花果葉呢?

品牌背後的勞動(Labour Behind Label)組織表示,一件完全由有機棉製成的衣物,並不意味著生產線的每一個環節都不存在剝削... 」

然而在全球商業競賽中,品質是市場競爭的門檻,但成本才是企業經營成敗的關鍵。於是不斷尋找生產成本更為低廉的國家或地區投資設廠,是國際企業經營者不可迴避的責任。因此在探究供應鏈體系中,低廉成本與工人被剝削之間的糾結課題時,「擇良木而棲」或許正是國際企業的決定之一。

前幾天看到supplychain.cn網站中有一篇報導可以對應這個說法(或趨勢),我摘要記錄如下:


◎延伸閱讀:中國製造的問題(The problem with Made in China)

在這篇文章中,陳述了跨國企業不再把中國列為新工廠的首選之地,主要因為以上海與珠江三角洲為主的工業重鎮,面臨了土地飆漲、電力短缺的問題,人工成本更是在過去七年內以兩位數的幅度上漲,更遑論專業經理人的薪資漲幅更可觀。中國仿佛已經不是越南、馬來西亞、印尼甚至柬埔寨的對手了。

此外,爲了分散投資風險,許多公司雖然已經把大量工廠移到中國,但不願意在同一個籃子裏放更多雞蛋。2006年,日本外貿協會便提出報告建議:日本企業採用「中國加一」策略,也就是應該在中國和其他另外一個國家進行投資,後者主要是指東盟。

例如,日本著名的服飾品牌Uniqlo,2006年決定把在中國製造的服裝比重,由90%降低到60%,這是為了預防未來貿易爭端而採取的企業保護措施。該公司將透過柬埔寨和越南的新工廠彌補這個差額。另一方面,隨著歐盟對來自中國、越南兩地進口鞋品課徵關稅,總部設在香港的製鞋商裕元集團(Yue Yuen)立刻加重在印尼工廠的產能,以減輕課稅負擔。

沒有留言: